新加坡
马来西亚
印度尼西亚
澳大利亚
巴淡
越南
 
 
 
新加坡物流专线
马来西亚物流专线
印度尼西亚物流专线
澳大利亚物流专线
美国物流专线
泰国物流专线
台湾物流专线
湛江港吞吐量突破两亿吨

  12月29日,随着载重量为4250TEU的集装箱货轮“新防城”号在霞山宝满港区卸下货物,湛江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,成为环北部湾首个两亿吨大港,也是我省继广州港、深圳港之后第三个年货物吞吐量过两亿吨的港口。
  
  从2003年湛江实施“工业立市、以港兴市”发展战略以来,湛江港吞吐量年均增速达16.2%,比全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高3.2个百分点。尤其是今年前11个月,以同比增长16.1%在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中领跑。
  
  港口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,背后更体现了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、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等系列政策带来的“蝶变效应”。
  
  湛江三面环海,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,港口岸线优势得天独厚。
  
 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个港口,从1956年12月27日波兰万吨巨轮“玛布切克”号首次驶进港口,至2008年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1亿吨,到如今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,湛江港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。同时也在当前广东省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快马加鞭,一跃成为广东省与广州、深圳并列的大港口第一梯队。
  
  在2008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之后,湛江港依然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:一是市场单一。2008年以前,主要的市场在西南地区,市场发展空间较小,急需开辟新市场;二是自身硬件急需提高。2005年建成20万吨级码头时,广西等地区同级别港口尚未建成。到2008年,广西等地陆续建成同级别港口,湛江港口硬件优势已不复存在;三是港口发展功能急需转型。
  
  在之后的6年间,湛江港投入巨资“苦练内功”:新投产了30万吨级码头;15万吨级以上的码头从2个增加到了7个;货运能力从5000万吨增加到接近1亿吨……相当于在没有增加岸线资源的条件下,再造一个湛江港。2013年4月,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了《湛江港总体规划(2008-2020年)》,湛江港规划港口岸线达到了168公里,共分为12个港区,港口规模扩大数倍。
  
  而针对市场面临的瓶颈,湛江港积极拓展内陆市场,触角延伸到了湖南、河南等中南地区。其中,洛湛铁路的建成使得湛江港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作用更加凸显。
  
  在提升港口功能方面,目前湛江港已是华南地区最大的“油泵”,已有3家炼油公司在湛江建了600万方的油库;另外,湛江港正在筹建40万吨铁矿石码头,进一步扩展铁矿石码头的优势,下一步将着力打造铁矿石分销中心;而对短板——集装箱业务,11月8日新码头的试投产、今年国家批准宝满港区的对外开放、10月份B型保税物流中心的获准建设,都为湛江港集装箱业务的提升创造着有利条件。
  
  湛江港集团董事长张翼表示,目前全球港口分为四代:第一代港口主要做装卸;第二代港口做临港产业;第三代港口是做平台枢纽,做物流、分销、保税、贸易,代表者为新加坡;第四代港口做金融、保险、经纪,做虚拟经济,伦敦是其中代表。2008年湛江港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吨,这时还是第一代。经过6年发展达到2亿吨,完成了第二代的建设。
  
  12月26日,在湛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港口发展会议。湛江海关、南宁海关、海口海关、湛江港集团、国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等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,共同着力推进环北部湾地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。
  
  有专家在会议上指出,目前我国拥有四大成熟的港口群——环渤海、长三角、东南沿海、珠三角。粤桂琼三省区凭借环北部湾的港口条件,有能力合力打造成为我国第五大港口群——西南港口群。
  
  “从2亿吨到3亿吨,我相信我们不用再花6年了。大概3到5年,肯定过3亿吨了,届时湛江港将更像一个第三代港口。”张翼说,“湛江本来就处于我们国家大陆最南端,处在一个国际航运枢纽位置上。到3亿吨的时候,这里除了本地货物从此转运,还有会很多做贸易、物流、保税的。那时,湛江港将会在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建设中,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。”
  
  来源: 南方日报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崔财鑫

 


[ 上一页] [下一页] [返回]
拼箱询价整柜询价海运咨询空运资讯
热门路线联系我们 浙公网安备33078202001678号
  版权所有 @ 泓弈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
地址: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平畴二区53栋1-7号仓库
服务热线:0579-89973778
 策划设计:开创科技  
备案号:浙ICP备2024105244号-2
联系我们

热线电话:

0579-89973778

在线客服:

客服1: 林小姐
客服2: 范小姐
客服3: 陈小姐
客服4: 张先生
客服5: 谭小姐 商务
客服6: 宋小姐 操作

微信:

分享到: